一架通体灰色,还没来得及喷漆的150座客机从上海宝山的大场机场缓缓升空,飞机上只有三名乘客,当过空军一号驾驶员的美国人别林斯,波音驻北京代表处的飞行顾问罗伯特·约翰逊,还有一位中国观察员。
飞机升空后迅速爬升至1.1万米,沿着东海岸一路向北,飞到靠近山东半岛时又调头折返,原路返回大场机场。第二天,提前拟好的新闻通稿登上了各个地方日报的重要版面:中美合作MD-90飞机在沪首飞成功。
1984年,上海汽车和德国大众的合资公司落地,技术换市场的桑塔纳模式登场,这启发了在运-10项目上进展缓慢的中国航空业。航空工业部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,引进了当时麦道的MD-82飞机产线,希望在民航业复刻桑塔纳的路径。
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,中美合作一共组装了35架MD-82/83飞机。以此为基础,1992年,航空部又与麦道签定了合作生产40架MD-90的合同,口径也从“中国组装”变成了“联合研发”。
https://weibo.com/ttarticle/p/show?id=2309404877334661693686
https://weibo.com/ttarticle/p/show?id=2309404877334258778405
https://weibo.com/ttarticle/p/show?id=2309404877333592145944
https://weibo.com/ttarticle/p/show?id=2309404877333118189716
https://weibo.com/ttarticle/p/show?id=2309404877337706758174
https://weibo.com/ttarticle/p/show?id=2309404877336708513982
https://weibo.com/ttarticle/p/show?id=2309404877336305598873
https://weibo.com/ttarticle/p/show?id=2309404877335856807967

